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的日益发达,各种高能量损失越来越多,如创伤骨科领域的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等,虽然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结果是临床中经常见到各种复杂的后遗症,如骨折不愈合、骨缺损、骨外露、创伤性骨髓炎和骨坏死、骨折畸形愈合等,需要重视和治疗。
骨折也能微创治疗
骨折治疗的原则主要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手法复位,其应用最广泛,也最安全。而石膏绷带、小夹板、牵引等非手术方法的复位和固定,可以达到骨折的顺利愈合。如果病情严重,则需要采取内固定,如果能采取闭合复位、兼顾力学、生物学因素进行内固定,同时避免感染,则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早期合理的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也必不可少,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硬,获得好的肢体功能。
如果四肢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涉及关节面的部分无明显塌陷且稳定,都可以通过外固定维持复位、休息制动来治疗。而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骨折,现代的治疗理念要求以尽量小的手术创伤来恢复骨折局部自然愈合环境,即通过微创手术来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其设计理念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断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此,在远离骨折部位小切口肌肉下插入接骨板,接骨板横跨骨折端,螺钉固定骨折两侧以获得有效固定,这样做不直接暴露骨折端,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同时由于螺钉头与接骨板锁定,接骨板不必直接压迫在骨膜表面,能更好地保护骨膜,促进骨折愈合。另外,皮肤伤口可以更小,减少了皮肤疤痕,有利于美观。运用这一技术,可大大地减少骨不连的发生。
而带锁髓内钉技术是在长骨干的髓腔内插入一枚较长的钉子,其两端再用一两枚小的锁钉把长钉与骨锁定,适应证广、创伤小、固定可靠、利于愈合、功能恢复快,在四肢长骨干骨折如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肱骨干、股骨转子间和股骨髁间骨折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为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为应力分享式固定,而非应力遮挡式固定,有利于骨痂的塑形,可减小力臂,降低内、外翻成角及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目前多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后扩髓再插入髓内钉并锁定,对骨折块骨膜和骨折端软组织血运干扰小,避免了不必要的植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感染率低,对患者全身影响小,经常作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的首选。
外固定支架技术是在骨折两端垂直骨干置入两组钉子,并用连杆在体外连接,成为一种立体的架子。这种架子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骨折、骨折后遗症、肢体矫形与延长、肿瘤切除后的肢体重建等,例如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骨折较少破坏解剖结构,因为外固定架固定离开骨折处一定距离穿钉固定,不损伤骨折处软组织,不剥离骨膜,充分保留骨折断端血供;同时外固定架固定为牢稳固定与弹性固定相结合,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外固定早期采用坚强固定,各螺母旋紧后牢固稳定,并对骨折端加压,有利于骨折处纤维骨痂的形成及软组织的修复和血运重建,而中后期X线片显示有少量骨痂时,改成弹性固定,即螺母松开个螺纹,使骨折处获得来自肌肉及负重的间断应力刺激,加速骨折愈合,提高愈合质量。
总之,综合应用各种微创技术治疗骨折,是技术更是理念,目的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骨折的顺利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显微结合Ilizarov技术,完美治疗骨折后遗症
显微外科技术是运用显微镜和显微外科器械,在手术视野被放大的情况下进行的精细操作,如断指再植、手指再造、皮瓣转移、骨瓣移植等。我国显微外科技术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前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这类骨折后遗症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例如运用骨瓣转移或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运用皮瓣移植治疗骨外露等。然而对于大段骨缺损和创伤性骨髓炎等仍有不少困难。
Ilizarov技术就是牵张组织再生的技术。人体的各种组织特别是骨组织在牵张引力作用下可以再生新的组织。在外固定支架的辅助下,缓慢牵拉骨组织,可以达到治愈骨不连、骨缺损;如果切除骨髓炎病灶,进行缓慢牵拉骨组织,可以治愈骨髓炎;对畸形的肢体进行截骨,再运用支架缓慢牵引,可以达到完美的矫形,甚至可以一期治愈骨骼和皮肤同时缺损,但是对于大面积的特殊缺损,Ilizarov技术就无能为力了。
将二者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取长补短,则可以使手术效果更好、疗程更短、花费更少。显微结合Ilizarov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以往倍感棘手的骨折后遗症及四肢畸形得到良好的治疗。(蔡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