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院长助理、内分泌科主任田晨光教授一直致力于医学科普宣传、健康教育,此文为田教授发表于2017年3月21日《大河健康报》头版头条健康教育文章,发人深省,影响深远,摘录之,以飨读者。
医生治病手段有多种,在病情需要时,恨不得十八般武艺全上阵,对付医患共同的敌人——疾病。在各种治疗手段中,药物是最古老的武器。
关于药物,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药物不能给人带来人本来不具备的能力和功能。如果有,那也只是恢复和强化了你本来的能力。你不会因为吃药而记忆超群、神算无敌、卓越天下等。
药物有三个主要功能,它们分别是调节平衡、减轻痛苦和帮助修复。仅此而已。
关于吃药,有一些误区,下面我们就分别剖析一下。
首先,人不能寄希望于药物万能,也不能因为药物有副作用而拒绝用药。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按说明书服药是安全的。
有的人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明明知道烟草和酒精的危害,偏偏找各种借口不戒掉。而药物是治病的,有一点点的副作用,就找借口不坚持或不愿意吃。
是否需要吃药,是由病情决定的。需要用什么药,医生会进行专业的评估并给出建议。最后患者吃不吃药,由自己说了算。
其次,有人念这样一个歪理:不吃药还没事,一吃药就依赖上了,减不掉。这话似乎说的是事实,但分析后你会发现这话真不讲理呀!事实可能是的确药减不掉,但减不掉药是因为你的病,而非治病的药!
最后,吃药不能太随意。药的效果与剂量、时间、服用方法和配伍都有很密切的关系。不要随意减少药量或提前停药。
药因病而生,也因无病而灭。无论经济条件如何,无药可医都是最糟糕的。有药可用是一件幸福的事,该吃的药还是要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