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6日,中国第11批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在我院副院长刘剑波队长带领下,在险峻曲折的山川、沙漠上驱车近3个小时,远赴距首都阿斯马拉110公里的海滨城市马萨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巡诊活动。
在马萨瓦医院期间,医疗队不仅从事门诊、查房等日常诊疗工作,而且还举办了学术讲座、多学科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援非成果图片展等活动,并向医院无偿捐赠了药品和器械,受到当地政府、院方及民众的高度赞扬。
马萨瓦是厄立特里亚国北红海省首府,人口约4万,气候干旱炎热,气温常年在30℃以上,最高达50-60℃以上。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捕鱼和畜牧业生产,生产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医疗资源极度匮乏。马萨瓦医院坐落于美丽的红海之滨,是马萨瓦市最大的综合医院,有职工约130人,但有资质医师仅有7人。床位100张左右,医疗设施、装备水平及医疗技术落后,主体建筑年久失修,设备陈旧,药品奇缺,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多个科室常年处于瘫痪状态,远远不能满足当地民众的就医需求。巡诊出发前,刘剑波队长等制定了周密的巡诊计划及应急预案,妥善安排准备工作,同时请院方提前向当地居民发布公告并做好患者预约工作,厄特卫生部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协助。
第11批医疗队甫一抵达,便立即开始了诊疗工作。马萨瓦医院院长刚刚致完欢迎辞,医疗队员们就在院长办公室同该院各科室业务骨干一起,展开了疑难病例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给该院同行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随后,根据专业的不同,医疗队员们分散到不同的科室,分别开展门诊、查房、读片、针灸等日常诊疗工作。
在门诊,慕名而来的患者挤满了候诊的走廊甚至院落,而且,医院没有分诊机制,甚至连内外科门诊都不区分,坐诊的中国医生需要面对众多不同诉求的患者,他们耐心、细致的问诊、查体,凭借扎实的功底,对各种各样的疾病进行诊断和处理,由于患者众多,工作量大,本该12点结束的工作常常要拖延至下午一两点,中国医生精湛的医术和敬业的精神,受到当地医生的钦佩和赞赏。
在病房,由刘剑波教授亲自带队查房。由于当地疾病谱与国内迥异,以感染性疾病居多,且药品器械和检验检查手段极度欠缺,连最基本的血常规检查都没有开展,给诊治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然而,这并没有难倒刘队长和各位医疗队员,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通过全面的采集病史、系统的查体,尽力对每位患者做出最准确的诊断和最合理的处置,对复杂危重的患者,队长刘剑波教授还积极组织多学科会诊。
刘剑波教授还亲自上阵,利用极其有限的医疗条件,为患者进行胸腔穿刺引流等诊疗操作,使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十分感动。
在日常诊疗工作之余,医疗队还设置展板,利用照片资料,向当地民众展示医疗队的工作成果和精神风貌。
在已停用很久的手术室内自行修复设备,外科王晓甫、刘畅、杜国明医师和麻醉科吴树彪、李仁科医师等协作奋战,开展了该院自1958年建院以来第一台“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并在术中突然停电、利用手机照明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
麻醉科李仁科、心内科任红杰和肾病风湿科苏晨皓等3位队员还分别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医生带来了急性心肺复苏、糖尿病防治和高血压病治疗的精彩专题讲座,并进行了现场互动和交流。
为解决当地医院药品和器械不足等困难,医疗队还免费为马萨瓦医院捐赠了共17种、200余件药品和器械,马萨瓦市卫生局长亲自出席了捐赠仪式并表示感谢。
短短几天时间,医疗队的巡诊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门诊诊治病人500余人次,多次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和多学科会诊,举办学术讲座3个,成功实施手术1台。
中国医疗队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感动了院方。巡诊结束后,医院院长和职工还专门举行了答谢会,对医疗队员们辛勤的劳动表示由衷地感谢。(通讯员:苏晨皓、王晓甫、郭都、康永生等 审校:刘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