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3934118
63921550
63910120 63914606
63974598 63928159
发布日期:2019-04-01 10:16:03
本台讯:(李全胜 李付华 吕会力)报道 以“双城有爱 一生一世”为主题的2019第十三届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于2019年3月31日在中国郑州-郑开大道鸣枪开跑,今年的赛事共设男、女全程马拉松,男、女半程马拉松四个竞赛项目和全民参与的五公里小马拉松(包含迷你马拉松、亲子马拉松及情侣马拉松)项目。据了解,本次赛事设置项目为全程(42.195km)马拉松选手10000名;半程(21.0975km)选手10000名;迷你马拉松选手29000名,共计49000名选手参赛。
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单位-重症医学刘小军教授ECMO团队携带高级体外生命支持系统ECMO/ECPR设备现场助力马拉松赛事,为生命护航为健康保障。
针对此次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我院ECMO团队根据郑州急救中心应急医疗保障工作安排,出动ECMO团队精英、高端重症急救设备,确保马拉松赛事医疗安全以及遇到重症紧急情况能及时处理。
专业搭建的重症救治单元,其中重症救治设备包括:3台ECMO、IABP、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超声、ECMO急救箱、重症转运车辆等...
什么是ECMO?
ECMO又称体外膜式氧合,它的原理是通过动静脉置管将部分血液引流至体外,经氧合器氧合后再注入体内,在减轻心脏前负荷同时,部分替代了心脏的泵血功能,保证了重要脏器供氧;同时,通过空氧混合器还可以排除二氧化碳(CO2),替代肺的气体交换功能;通过保温水箱还可以调控患者体温,降低全身氧耗,保护重要器官。简单说就是:机器替代了患者的心肺功能,可以保证机体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这样可以让受损的心、肺得到休息,待其功能恢复。这就给医生治疗其心肺基础疾病争取了时间,为患者提供生还的可能。
图为:ECMO设备
马拉松为什么需要现场ECMO助力
据媒体资料显示,近几年拉松赛事中,经报道的共有14人在比赛中猝死。其中超半数以上是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猝死。这些猝死案例中,在终点附近的猝死概率超过80%,大部分是不超过35岁的年轻人。这些马拉松赛事组委会的官方通告称,这些参赛者均是在跑步途中出现心脏骤停的反应,现场医疗救护人员对其开展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并送往医院开展急救,但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来自心脏疾病专家的基本共识是,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人体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心肌做功增加需氧量增加,此时 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若缺血缺氧状态持续,则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再加上一些选手本身可能潜在隐匿性的心肺疾病,平时不表现、发病, 超大运动量的巨大负荷极可能导致病发。
在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对于选定的心脏骤停患者,若进行传统心肺复苏(CPR)后没有反应,而体外心肺复苏(ECPR)又能够快速实施,则可以考虑以ECPR替代传统心肺复苏。
“ECPR”又称“体外CPR”,是指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复苏时,启动体外循环和氧合,其目标是在治疗潜在的可逆病情时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支持。心肺复苏术(CPR)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发展和总结已逐渐规范化、程序化,尽管如此,常规CPR成功患者最终无器官损伤存活出院率很低,国际上报道一般在13%~18%之间,而CPR时间超过15min仍未复苏的患者则更低。主要由于复苏过程中缺氧以及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的灌注不足以维持基本的代谢需要,同时复苏后全身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继发损伤,致使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可逆转。所以,迅速恢复自主循环、保证重要器官灌注、避免继发损伤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前提。目前,国际院前急救新指南已经推广这一技术。新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认为,年龄在18-75岁、合并症较少,并在接受了超过10分钟的传统心肺复苏后仍未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患者,可以使用ECPR治疗。建立ECMO辅助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及氧供,维持患者的生物学生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图为:ECPR又称体外CPR,重症救治
目前,在国际大型马拉松比赛中,已常规配备车载ECMO随时待命急救。重症医学科于2012年开展ECMO同时具备车载ECMO/ECPR转运能力,重症救治ECMO每年成功安全转运100余例...
ECMO团队为您服务!【本文转载自中国法制经济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