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

0371-63934118

医院地址:

郑州市经八路2号(医院本部)/  郑州市南阳路32号(北院区)

门诊电话:

63921550

急诊电话:

63910120  63914606

体检电话:

63974598  63928159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团队 > 名医风采 >
续道流辉三十年 ——记胸外科黄壮士教授

发布日期:2020-01-21 12:23:01

 
(原河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是一个名家荟萃、人才辈出的医界杏坛,刘芳园、寿化山、曾涟乾等一代名医开创了河南省胸外科的辉煌时代,在食管癌、肺癌、重症肌无力等领域成就斐然,享誉国内外;黄壮士教授在前辈老师们的培养教导下,三十多年来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继往开来,续道流辉,把河南省的胸外科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惟志惟勤  功崇业广
 
黄壮士1981年考入河南医学院,在学期间就是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是当时五百人的年级长,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为师生们所称道;1986年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留校河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成为国内著名的食管癌专家刘芳园教授的高足,在这个河南省胸外科医生的摇篮里,受到刘芳园、寿化山、曾涟乾诸位前辈的惠泽,兼容并蓄,厚积薄发,很快成长为河南省胸外科的翘楚。
 


 
从胸外科问世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治疗胸部疾病采用的手术入路都是清一色的“标准后外侧切口”。1997年,已经临床工作十年的黄壮士,凭着对患者无比关心和无比爱护的感情,对墨守成规近百年的胸外科传统的开胸手术重新审视;他曾经有一位十五岁的患者,因患气胸、肺大疱,需要手术切除肺大疱;该手术切口前端起于患者的胸骨旁边,向后沿着肋骨走向切开胸壁各层到达脊柱旁边,切开长度达40厘米。在开胸过程中,除切断了与呼吸运动有关的肋间肌和前锯肌之外,与上肢运动有关的背阔肌、胸大肌等也一并切断,另外还需要切断切除一根肋骨;撑开切口时还要牵拉手术侧的肩关节。肺大疱的切除手术只用了几分钟就完成了,而开、关胸过程则用了近一个小时;开胸切口造成的创伤大、手术后疼痛重,患者在术后一个星期还不能下床、一个多月还不敢抬起上肢,更不敢咳嗽打喷嚏,恢复慢,并发症多。
 
 
采用什么切口既损伤小又让患者获得相同治疗效果呢?他联合北大医院的同学李简教授,开始了在胸外科微创领域的探索步伐。
 
黄壮士尝试从缩短切口长度、不切断胸壁主要肌肉入手,开展符合当时国情的胸部微创新技术。他借鉴国外文献并结合自己的解剖知识和临床经验,对胸部手术切口的入路进行了精心设计:放弃原来的沿着肋骨走向的后外侧切口,改从患者腋下沿着背阔肌的边缘做竖直切口。由于这种切口不切断胸壁肌肉,长度只有原来的一半不到,术后患者上肢活动不受影响,疼痛也相对轻微,且上肢自然下垂可掩盖疤痕,不破坏女性乳房结构,更符合女性美容的需求,一经临床应用就深受患者欢迎。至1999年底,在完成了15例肺部疾病和纵隔肿瘤经验积累之后,他及时将论文在全国专业学术会议进行报道,随后还发表在医学核心期刊《医师进修杂志》,受到了国内外同道的关注。
 
 
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黄壮士意识到这种腋下竖直小切口的手术适应症有限,手术视野差,遇到紧急情况不能满足应变的需要,只能适合操作简单的胸外科疾病手术治疗,远远不能满足大量胸部疾病患者的实际需求。
他认真思考发现,胸壁肌肉不切断、不去除及不切断肋骨只是胸部手术微创的基本要求,不过分撑开切口肋骨、减少对胸内组织的刺激也应该是微创的关键,对胸腔内部的所有操作做到微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微创。2000年以后,他开始了研究适合绝大多数开胸患者的“小切口”和胸内微创操作技术。

 
胸部是维持呼吸和循环的生命中枢所在,传统开胸手术时切口大小必须满足手术医生的视野和操作空间,如果不改变传统观念、不改进照明设备和手术操作方式,将很难实现大规模普及和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黄壮士认真思索着每一个环节的解决方案,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麻醉科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第一例不使用胸腔镜辅助的胸部小切口治疗肺癌手术。手术中他在患者胸部对应胸内病变部位的第四肋间,切开一个不到10cm的小切口,沿着肌肉纤维间隙分开肌肉,在肋骨上缘沿着骨膜进入胸腔,没有切断肋骨去除肋骨;手术开始时,他依靠麻醉技术的配合,使非手术侧肺叶停止工作,瘪成气囊状,用一把薄薄的金属板把肺轻轻推开,很好的显露出了操作部位。随后他用加长的手术器械从切口伸进去操作,用电刀游离止血;采用单手在切口外拉线,止血钳进入切口内辅助的方法打结。手术过程出血很少、进行的十分顺利。手术后当天患者就可以把上臂
高高举起,手术后第一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恢复十分顺利。
 
 
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黄壮士又将这种切口应用到食管癌的微创治疗上。食管癌是河南省的高发病和常见病,由于食管从颈部一直延伸到腹部,手术切除肿瘤后还要把胃提到胸腔或颈部吻合以重建消化道,恢复患者的进食功能。因此手术区域涉及到颈部、胸部和腹部。传统的手术方法要采用胸部三、四十厘米的切口或加上腹部二十多厘米的切口与一个颈部五六厘米共三个切口,才能完成所有手术操作。黄壮士经过一番探索,用稍长于治疗肺部疾病的切口加一个3cm的颈部切口就可以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加消化道重建。当他把这一手术方法在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介绍后,被省内外百余家医院邀请会诊手术表演,许多从事胸外科多年的医生都感叹手术方式设计的巧妙,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手术适应症更广。2002年此项技术获河南省医学新技术二等奖;为了推广这项技术,2003年他被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负责人,黄壮士联合北大医院李简教授,共同主办了多期“不使用胸腔镜辅助的胸部微创小切口学习班”,该技术适合各期食管癌患者,使其免受切断肋骨之苦,手术切口由传统的40cm缩短为10余厘米,受到了业界的广泛欢迎。他还多次应邀在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做专题报告;2005年,他把手术方法在全国食管癌大会上报道。
 


 
2007年,黄壮士教授作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被河南省卫生厅选送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深造,成为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胸外科的临床Research Fellow。在黄壮士教授赴美之前,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胸外科的专家们就已经对这位中国医生的执业履历进行了近乎苛刻的筛查,对他开展的工作有了全面了解,特别对他用“小切口技术”做食管癌手术十分感兴趣。一到美国,麻省总医院的专家就热情地邀请黄壮士教授为他们讲解“小切口技术”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法。当他们现场聆听黄壮士教授详细讲解如何用改良过的手术器械从小切口进入,并准确地找到肿瘤位置,然后快速精准地切除肿瘤,最终同期完成消化道重建时,不禁对“小切口技术”的精妙设计大加称赞。黄壮士教授因其在食管癌方面的卓越成就,成为国际食管疾病协会(ISDE)和OESO(世界食管疾病研究机构)的会员和“中国食管癌发病诊疗调查”河南省分中心负责人。
 
 
 
为了能让小切口技术更广泛地适用于各类胸外科疾病,黄壮士教授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探索,精益求精,逐步将其适应症扩大应用于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疾病,像治疗重症肌无力及前纵隔肿瘤的横断胸骨“微创小切口”;治疗肺部疾病不切断肋骨、保留胸肌的“前外侧微创小切口”;具有隐蔽、美观,不破坏女性乳房的“腋下直切口”,适用于治疗食管、贲门疾病的不切断肋骨的“改良后外侧微创小切口”等等。2009年,他这种小切口治疗食管癌手术方式的论文发表在《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上,得到全国同行的一致赞誉。目前这种保护肌肉的小切口手术几经改进,更加合理、规范,已广泛应用于胸外科领域,几乎取代了原来的手术方法。这项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河南省胸外科专业由普通胸外科到微创胸外科的革命性变革。黄壮士教授在胸外科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被医界同道所推崇,历年来,他先后担任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重点学科“食管癌”学科带头人和河南省特色专科“重症肌无力”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河南省分会第五、六、七届理事;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第三、四、五、六届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会长;河南省胸外科肺癌协作组副组长;河南省呼吸与重症学会肺癌分会第一届常务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呼吸与重症学会肺癌分会胸外科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第五届大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胸外科委员会常委、微创分会胸外科委员;河南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
 




 
术尚精微  德济广大
 
胸腔镜技术是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诊治胸外科疾病的一种先进技术,郑大二附院是河南省较早购置胸腔镜的单位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壮士就参加了由北京大学王俊教授举办的胸腔镜培训班;2007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期间,他深造胸腔镜等微创技术。培训于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麻省总医院,MGH)胸外科及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胸外科;师从国际著名胸外科专家Dr DJ Mathisen(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主席) 和Dr DJ Sugarbaker(美国胸外科协会主席)教授等。掌握了当今国际最先进胸外科技术和理念。在美留学期间,他主动学习胸腔镜微创治疗食管癌的方法,熟练掌握了全胸腔镜下胸部疾病的手术治疗和纵隔镜检查、硬质气管镜的操作。






 
完全胸腔镜技术是2006年前后兴起的一种通过胸腔镜完成胸部复杂疾病手术治疗的先进微创技术。通过胸部的2-3个小孔,把胸腔镜插入胸内,借助电视屏幕显示的图像和一些特殊器械,完成病变切除或重建等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黄壮士教授完成留学任务回国时,完全胸腔镜手术在河南省乃至全国还刚刚起步。他凭借既往积累的扎实胸腔镜操作基础加上留学期间学习的先进胸腔镜技术,带领科室人员积极开展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胸腺(纵膈)肿瘤、食管肿瘤、肺部肿瘤等疾病。随后他又完成了全胸腔镜早期肺癌肺段切除根治术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切除、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重建等高难度手术,多项术式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帮助近20家省内、地、市、县医院开展完成了首例胸腔镜手术,和省内胸外科同道一起,逐步实现从开放到完全腔镜微创手术的过渡。
完全胸腔镜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肺部疾病的手术,如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由于需要在镜下切断粗大的肺动、静脉血管和气管支气管等,必须要经过专门培训和积累一定时间、一定数量的操作经验才能完成。对于肺癌的根治手术,在完成上述操作之后还要清扫纵膈内各组淋巴结,手术操作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必须熟练掌握技术,认真细致操作,才能做到万无一失。近年来,黄壮士教授可熟练开展各种胸腔镜微创手术,如:“完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完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肺叶、肺段切除术”;“完全胸腔镜胸腺(瘤)摘除术”;“胸腔镜漏斗胸矫治术”等,黄壮士教授带领治疗组的胸腔镜手术比例已从最初的30%上升到如今的70%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负重致远  惠泽八方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郑大二附院胸外科曾涟乾教授就开始了手术摘除胸腺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全国各地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慕名而来,给临床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病例;但由于重症肌无力属于罕见疾病,很多医院和医生并不热衷于这一病种的研究,患者往往求医无门。黄壮士认为,只要患者有需求,就是医生应该解决的临床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黄壮士加入到重症肌无力的研究中,并积累了数百例临床病例;统计数字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60%~80%有胸腺增生,10%~30%伴发胸腺瘤。因此,通过手术切除胸腺是一个简便且较为彻底的治疗方式,黄壮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他在手术中,除了摘除胸腺,还对前纵膈附近的脂肪进行有目的的清扫,清除隐藏在脂肪中的移位胸腺,使患者的缓解率大大提高。此手术并不复杂,但病人在接受胸腺切除术后,容易并发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肌无力而窒息或呼吸功能不全而死亡。因此,对病人在围手术期的管理,尤其是术后的用药十分关键。黄壮士凭借对重症肌无力这一罕见病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用药的精准把握,建立了一套围手术期管理规范及危象抢救流程,明显降低了术后危象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经他治愈的患者遍布全国各地,围手术期极少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他的经验是:“重症肌无力患者症状轻重各异,对药物敏感性变化多端,故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用药应该根据病情个体化治疗,不可一味模仿。”2016年6月,第二届全国重症肌无力大会在北京召开。黄壮士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在现场做关于“如何让重症肌无力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报告,让在场的所有同行、专家惊叹,河南省郑大二附院胸外科在重症肌无力领域,竟然有如此成熟的经验。如今,黄壮士切除胸腺和胸腺瘤的手术已经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创伤很小,治愈率更高。

 
 
近年来,黄壮士教授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SCI)、《中华肿瘤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多篇论文被收录到当年的《中国肿瘤年鉴》;出版著作多部、获成果多项。荣获国际学术荣誉:Member of ISD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seases of Esophagus ); Member of OESO ( World Organization for Specialized Studies on Diseases of the Oesophagus);  Membership of the CTSNet (Cardiothoracic Surgery Network);  Research Fellow,thoracic surgery of MGH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Harvard Medical School, Harvard University.  Visiting Surgeon of general thoracic surgery,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o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Harvard University.等成为河南省胸外技术的新坐标。
 
 
 
不负韶华  续道流辉
 
黄壮士在三十多年的从医历程中,牢记刘芳园、寿化山、曾涟乾等老前辈的教诲,养善成德,精医为民,救治很多急危重症的患者,成为患者无比信任的好医生。
2014年6月,一位出生于1923年的92岁高龄女性患者,患高血压四十多年,糖尿病多年,因进食哽噎入院,胃镜诊断为食管中段癌;术前检查中,发现患者胆囊内充满结石,右肺有巨大肺大疱,心血管系统钙化严重,胸主动脉几乎全部钙化,尤其是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已经被钙化斑完全阻塞;脑核磁共振提示多发脑梗,心电图提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心率失常,血糖高药物可控,血压高属于极高危组;患者病情如此复杂,年轻医师们都捏着一把汗,建议放弃手术,患者家属也一筹莫展;黄壮士教授却说:“咱们医生就是为患者解除痛苦的,我们因为有风险就放弃治疗,难道看着患者活活饿死吗?”为保证手术安全,黄教授制定了非常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在麻醉科和全院各有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为该患者实施了微创手术切除食管瘤并同期消化道重建颈部吻合。患者手术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第二天拔除胸引管,第六天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吻合良好,开始进食流质饮食,一周后出院。像这样别的医生认为不能做、不敢做的手术,黄壮士教授做了很多很多,拯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技术精湛,学养深厚,是医界同行们对黄壮士教授的一致评价,尽管黄教授担任着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稿专家和《河南外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综合临床》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和《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特约审稿专家等,并连获2017、2018年优秀审稿专家荣誉称号,但是,黄壮士教授认为自己是河南人民培养出来的本土医生,无论技术有多高,都要像一名乡医一样,贴近老百姓,为父老乡亲服务,所以他几十年来始终保持着豫北大平原般淳厚质朴的性格和平易近人的态度,处处为患者着想,成为患者最贴心的医生。
随着医疗设备的进步及全民保健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疾病在早期就能被发现,适合完全胸腔镜微创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大力发展和推动胸腔镜手术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国内胸外科发展的方向。但目前完全胸腔镜手术因为需要使用数量不等的一次性耗材,如切割缝合血管、支气管的吻合器,而这些产品大多为国外进口品牌,价格非常昂贵。多年来,黄壮士教授坚持从患者利益出发,同时也为了减轻国家医保的负担,他一直推崇使用国产品牌代替进口产品,仅这一项措施每台手术就为患者节约费用1-2万元,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降低了完全胸腔镜手术的门槛,让更多的贫困患者能接受社会进步带来的微创伤实惠,更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019年11月3日,河南省抗癌协会纵膈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大礼堂举行,胸外科黄壮士教授以精湛的医术和广博的医学素养赢得与会委员们的一致赞誉,荣膺首任主任委员。由此算来,黄壮士教授已经在胸外科的领域辛勤耕作三十三年,名副其实,实至名归;最近,他在学习3D Slicer、Mimics,Deepinsight等三维融合成像技术,向微小肺结节的微创外科治疗领域展开深入研究,使肺结节术中定位及精准手术切除更加精确;他还在积极筹划着,建立河南省纵膈肿瘤远程会诊机制,更好的为河南人民乃至全国的患者解病痛,保健康!
 




 
 
 
黄壮士教授简介
 
 
黄壮士,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归国学者。胸外科教授。现任大外科教研室主任,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督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河南省分会第五、六、七届理事;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第三、四、五、六届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会长;河南省胸外科肺癌协作组副组长;河南省呼吸与重症学会肺癌分会第一届常务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呼吸与重症学会肺癌分会胸外科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第五届大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胸外科委员会常委、微创分会胸外科委员;河南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第1届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重点学科“食管癌”学科带头人和河南省特色专科“重症肌无力”学科带头人。黄壮士教授还是国际食管疾病协会(ISDE)和OESO(世界食管疾病研究机构)的会员,“中国食管癌发病诊疗调查”河南省分中心负责人,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见病关爱中心医学顾问。黄壮士教授在重症肌无力、肺、气管、食管和纵膈疾病及胸壁畸形等微创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尤其是对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有深入的研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国内较早开展并推广胸部微创技术,尤其是对胸部微创小切口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小切口操作技巧”。在不使用一次性耗材的情况下,能通过5-10cm小切口完成绝大多数胸部疾病的微创治疗。并发症低、恢复快、痛苦小,多项术式填补了国内空白。后作为“胸部微创小切口技术”(医学继续教育项目)项目负责人主办多届学习班,为省内外数百家医院培训了专科人员;2007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胸腔镜等微创技术。培训于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麻省总医院,MGH)胸外科及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胸外科;师从国际著名胸外科专家Dr DJ Mathisen(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主席) 和Dr DJ Sugarbaker(美国胸外科协会主席)教授等。掌握了当今国际最先进胸外科技术和理念。由他主持(2002年开始)研究的“小切口治疗食管、贲门癌技术”获河南省医学新技术科技成果二等奖(该技术适合各期食管癌患者,使其免受切断肋骨之苦,手术切口由传统的40cm缩短为10余厘米);黄壮士教授先后被国内一百多家医院邀请会诊手术,推动了胸部微创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黄壮士教授目前可熟练开展各种胸腔镜微创手术如:“完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完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肺叶、肺段切除术”;“完全胸腔镜胸腺(瘤)摘除术”;“胸腔镜漏斗胸矫治术”等,近年来还深入开展微小肺结节的微创外科治疗研究,掌握了3D Slicer、Mimics,Deepinsight等三维融合成像技术,使肺结节术中定位及精准手术切除变得更加精湛。黄壮士教授目前担任受聘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稿专家和《河南外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综合临床》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和《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特约审稿专家等,并连获2017、2018年优秀审稿专家荣誉称号。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SCI)、《中华肿瘤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多篇论文被收录到当年的《中国肿瘤年鉴》;出版著作多部、获成果多项。国际学术荣誉:Member of ISD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seases of Esophagus ); Member of OESO ( World Organization for Specialized Studies >,thoracic surgery of MGH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Harvard Medical School, Harvard University.  Visiting Surgeon of general thoracic surgery,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o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Harvard University.

本文转载自公众中号“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