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院领导班子未雨绸缪,从2020年1月20日开始,第一时间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省卫健委决策部署,采取科学有效防控措施,得到指令后第一时间组织专家援鄂开展新冠病毒肺炎的救治工作。我作为河南省及大二附院首批援鄂医生,主动请缨、奋勇争先、迎难而上,冲在抗疫第一线。现将援鄂工作总结如下:
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0年1月25日面对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河南省卫健委启动疫情一级应急预案,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认清肩负的责任使命,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切实做好工作,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郑大二附院领导班子于当晚8点接到组织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通知,决定抽调医院骨干力量组建郑大二附院首批援鄂医疗队。
从1月20日开始,郑大二附院感染疾病科陈颖主任已敏锐察觉到自2019年12月下旬湖北省武汉市特殊肺炎(当时未明确为新冠肺炎)的疫情报告,指派我立即支援发热门诊工作。我和贺新伟大夫每天坚守岗位,克服发热门诊条件简陋、防护不足、人员紧缺等困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班加点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之后才能和贺新伟大夫轮换吃饭,但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执行发热门诊科学工作流程,合理安排病人就诊,保证就诊效率,避免交叉感染,应用非接触红外线体温枪、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就诊病人信息登记本、手消毒剂、过氧乙酸卫生湿巾、分发疾病宣教单等,既保护患者,又防护工作人员。同时在休息时间,进行了部分科室的宣教工作(见下图),将感染疾病科的工作落到实处,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挺身而出、英勇奋斗
2020年1月25日晚上20点(农历大年初一),我才从忙碌的发热门诊下班回到家中,爱人吴睿(郑大二附院神经康复科主任,工作原因也刚回家)把儿媳送来的饺子热了一下,我们边吃边开始交流新冠肺炎疫情,爱人告诉我军队已开始组织紧急医疗队支援武汉医院防控疫情,由于我们夫妻均参加过2003年“非典”救治一线工作,有过重大疫情考验经历,考虑在河南省医疗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肯定要派遣医疗队支援武汉,我们应该责无旁贷,挺身而出、前往危险的抗疫一线。随后我们夫妻立即行动,找出旅行箱,开始准备日常生活用品、换洗衣服、常用药品,正在有条不紊地整理物品,21时12分感染疾病科陈颖主任打来电话,通知组织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征求我的意愿。我毫不犹豫,立即向陈主任请战,并向陈主任汇报,我和爱人正在打包前往武汉的物品,准备送到医院,随时听命,支援武汉。陈主任考虑我已50多岁,让我征求家人意见,我再次说明会克服一切困难,听候组织安排,无论生死,不计报酬,前往武汉救死扶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心,陈主任终于同意我的申请,我有幸成为了河南省暨第一批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一员。
2020年1月26日上午在雨雪交加中,我所在的河南省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完成集结,先后在单位、河南省卫健委领导一声令下,请缨出战,发出若有战、召必来的铮铮誓言。肩背行囊,身着戎装,告别年迈父母,泪别孩子爱人,舍小家为大家,再一次勇敢地奔赴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出发前图2、3)
三.扎实工作,爱护同事
2020年1月26日晚19时,我随河南省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抵达武汉,匆匆安置好住宿后,明确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古田院区作为河南省首批医疗队定点救治医院,河南省随队领导要求必须保持高度清醒,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防控疫情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把各项防控救治措施做得细之又细,把各项工作责任压得实上加实,持续发扬抗击非典精神,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毅力,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提振公众信心,让党和人民放心!
第二天,我们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赴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实地了解具体情况。到达隔离病区后,我立即开展科学救援工作。我再次认真学习诊疗流程,通过对新冠患者的症状评估和当地医生的交流讨论,很快进入角色。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结合非典防控措施,严格配合医疗队领导指示,与感控科王高帅大夫密切合作,规范工作人员穿隔离衣流程、工作人员脱隔离衣流程、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流程、隔离病区工作人员脱防护用品流程、工作人员穿戴医用防护服流程、工作人员脱医用防护服程、床单元终末清洁消毒流程等具体工作,并对进入病区的所有医护人员的防护严格把关。每天首先抵达工作病区,按科学规范流程帮助同事工作,进入隔离病区后,尽管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满身汗水,也克服胸闷、头昏、眼花等不适,力所能及帮助护士运送药品、医用物品及给患者送餐饮,同时负责河南省医疗队接诊三层病区的消毒液配制和病区消杀工作,还有这三层清洁区的消毒。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治疗后逐步康复,我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每天工作结束后,又督促医疗队员注意脱隔离衣流程,最后我将每个队员脱掉的污染隔离衣按规范消毒后,打包放入特定地方,最后一个登上返回驻地的大巴。(图4、5)
四.共克时艰,热血热心
在支援武汉的工作中,由于疫情严重,河南省带队领导关心爱护医疗队员的安全,要求住宿时开窗通风,且不能开空调,六九时节,天寒夜长,许多同事反映夜间被冻醒,为了同事们的健康,我多方考虑后,委托在武汉的亲戚,自费为同事们购买电暖宝,亲戚全家出动,跑了3家超市,把所有的电暖宝买下来,同时买了超市仅有的2箱砂糖橘,送到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驻地,为大家解决了夜间睡眠的困难,带来了亲人的温暖,保证了同志们的战斗力,这些自发的责任感和热心肠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位同事。
我生于1969年7月,今年已51岁,是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仅有的2位超过50岁的队员。由于生理原因,我目前有更年期综合征、老花眼、肩周炎等常见病,进入隔离病区,全身会阵发性大汗淋漓、心慌、胸闷、浑身湿透、视物不清等,但看到比我年龄大的张卫青主任冲在一线,在病区晕倒休息后又起身工作的90后护士,我怀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抗疫决心,和全体队员一起兢兢业业坚持工作,尽到了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图6、7)
五.感激感恩,同向同心
作为的一名普通大夫,医院党委及各位领导根据引进人才配偶政策,照顾我们夫妻团聚,将我招录在工作,并在工作中给予多方关照,我把医院各级领导的关爱化为动力,感激感恩,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管是在体检科、介入科、感染疾病科工作,我都能做到不讲任何条件,吃苦在前,坚守岗位,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份工作。
2020年2月19日,河南省卫健委通报表扬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通报中赞扬我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是英勇奋战、冲锋在前的最美逆行者。作为其中被表扬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里,我时刻以张卫青主任为榜样,她曾多次参加国家组织的抗击“非典”、支援“汶川地震”等重大救灾救援行动,身先士卒,进入隔离病区,积极参与救治患者,爱护同事,时时叮嘱我注意身体。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我都不会忘记周正副主任、王林梅教授、卢艳秋副教授,我每次帮助他们防护时,都要客气地说“谢谢大姐”; 不会忘记刘晓静大夫、王高帅大夫等,他们为了患者康健,不顾个人安危,近身为患者取标本;不会忘记郑大二附院护理团队的小妹妹小弟弟,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舍生忘死,每天奔波在隔离病区,从死神手中抢救患者……他们是的脊梁,是河南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我生在干部家庭,父母一心一意为党工作了一辈子,父亲今年已86岁高龄,是汝州市政协一名退休老干部,患有“冠心病三支病变、老年痴呆”。母亲已85岁,患高血压病,需老家亲人照顾,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在这次新冠肺炎肆虐之时,我告诉在汝州老家隔离病区工作的侄女及家人,瞒着年迈高龄的双亲,毅然请愿驰援武汉。爱人更是的“老黄牛”,每天全心全意为科室为医院不辞辛劳,每有重症患者,他吃住守在科室,不顾血压高,为郑大二附院康复科发展做出了应尽的贡献。儿子、儿媳听说我代表河南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经常打电话关心支持我的工作,我一定不负韶华,战胜困难,为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终胜利奉献自己的力量!
离开单位已经近50天,但我深刻感受着家人的温暖,领导班子、党办、院办、所在的党支部、医政办、工会等,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关照我们在武汉的一切所需,同时也不停进行送温暖活动,每周都派送家里的生活物资如粮食、蔬菜、水果等,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这些支持我铭记心中!
春暖花开,疫情已稳,相会有期!我们在樱花盛开的武汉,衷心祝愿郑大二附院的所有亲人健康平安!衷心祝愿郑大二附院发展越来越好!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作者:河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感染疾病科 赵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