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医药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党旗美如画·讲述】
寿化山:初心不改 使命常在
“党培养了我,我这一辈子都属于党。虽然我现在年纪大了,上不了手术台,但在有生之年我还要发挥余热。”
作为胸外科教授、主任医师,今年96岁的寿化山,是河南省胸心外科学科奠基人之一,也是业界最高奖“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杰出贡献奖”的获得者。
“我现在坐门诊,能多看一个病人就多看一个,争取工作到100岁。”他虽已年过九旬,退休三十多年,但依然奔波在从家到医院的路上、忙碌于病人之间。谈起入党以来的经历,他依旧激情澎湃……
大学期间担任3个班的党支部书记
“我入党是在大学期间,那是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可以说,我的党龄和新中国同龄。”回想起自己入党时的情景,寿化山骄傲地说,“大学期间,由于学习认真、表现先进,我不仅入了党,还担任3个班的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整个河南大学的团委组织部长。”
1952年,寿化山从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人才缺乏,百废待兴。由于寿化山是当时少有的大学生,还在校期间担任3个班的党支部书记,所以一毕业就被分配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工作,任副院长。
1954年,寿化山到黄河中心医院工作,直到1985年到胸外科工作至今。
“虽然这期间我担任过院长等行政职务,但我对临床工作念念不忘。因为我是学医的,喜欢治病救人。”寿化山说,“自从来到胸外科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我喜爱的临床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
成为河南省胸心外科学科奠基人之一
2016年,在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大会上,寿化山荣获“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杰出贡献奖”。
该奖是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设立的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界最高奖,每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开创性贡献并获得突出成就的老专家。寿化山成为我省第一位获得此荣誉的专家。
而这,仅仅是寿化山作为河南省胸心血管外科学科奠基人所取得成绩的一个缩影。
在寿化山等人的带领下,胸外科不仅率先改进了食管癌、贲门癌防治术式,大幅提高了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还先后开展了重症肌无力分子水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综合治疗研究、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研究等,均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
除了做好临床工作,寿化山还十分关心年轻医生的成长。他为人师表、提携后学、坚忍不拔、踏实勤奋、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后辈、他的学生。他们也以寿化山为榜样,向着医学事业的高峰,一步一步努力登攀。
目前,在寿化山的弟子中,有胸外科主任杨鲲鹏,有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肌无力科主任张清勇,有大外科教研室名誉主任黄壮士……
“我要争取为群众看病到100岁”
“我虽然今年已经90多岁了,但我的身体没问题,我还能看病。我要争取为群众看病到100岁。”谈起自己为何在九旬高龄,依然奔波在医疗一线,寿化山认真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就是要为群众服务。既然我当了医生,积累了一辈子的经验,趁身体还行,就要活一天工作一天。现在对我来说,为患者做好服务,看到患者康复的笑脸,就是我最好的养生!”
因为年纪太大,已经无法上手术台,但寿化山依旧坚持每周坐诊,并手把手带研究生。“我70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年轻医生来说,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我要把这些经验尽可能多地教给他们。”寿化山说。
“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寿化山就胸怀报国理想与济世情怀,积极投身于我国的医学和教育事业。70多年来,他不懈奋斗、锐意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作为一名医生、一名教师,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医学与教育事业,献给了患者、学生和单位。”党委书记法宪恩说,“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正是因为他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守了自己‘救死扶伤,服务患者’的初心和使命。”
(通讯员 吴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