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0371-63934118

医院地址:

郑州市经八路2号(医院本部)/  郑州市南阳路32号(北院区)

门诊电话:

63921550

急诊电话:

63910120  63914606

体检电话:

63974598  63928159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外事 > 外事活动 >
援非医生日记:“为当地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发布日期:2022-08-22 17:25:41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今年2月,副院长简立国带队,和10名队员组成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5批医疗队,远赴非洲高原进行国际医疗援助。就地建起党支部,进行高难度手术、传播先进医疗技术……“为当地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一批批援外队员在这里续写着中非友谊。
        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风采各异的医生世界,记住他们拼力守护生命的姿态、动人的“医”瞬间,致敬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中国医生。
 
 
       副院长、第15批中国援厄医疗队队长简立国带领骨科牛辉、焦云龙,普外科申东方,脑外科王琳,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高向利为厄立特里亚当地一名19岁青年行急诊手术,该患者为背部开放性损伤并双下肢双瘫,合并多发肋骨骨折及血气胸。在队长简立国的积极协调下,医疗队很快制定出最优手术方案,并迅速启动手术,顺利完成。
 
 
       我是王君,一个针灸医生,这是我的搭档Meley,我来说说我俩的故事:
  一、我们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短时间内,学会了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词汇。
  二、工作中相互借鉴和学习,结合实际情况,这里的取穴很精炼,我先借鉴她的方式,适应这里的工作需要。接下来,我摸索出了“快慢针”相结合的方法,并且也教她使用这种方法,在不增加用针负担的情况下,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我们互帮互助,现在成为了好朋友。
 
 
       我是申东方,一个普外科医生,我有幸成为了一名中国援非医疗队员。我在厄立特里亚的老牌战地医院——哈利贝特医院!疫情之下,手术量仍然很大,我们身着防护服为患者做手术。虽然有很多不便,但我们仍然坚持做好每一台手术,将援非的任务做好,做细,把当地医生教好,教会。我会珍惜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努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诠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认真完成援外医疗任务,为中厄友谊做出积极贡献。
 
 
       我叫范存静,一名彩超医生。Beti是科里的年轻人之一,年轻总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自从我来到科里的第一天开始,她总时不时的跑到我的诊室向我咨询各种各样的专业问题。回忆起我进入科室的第二个月,她竟然主动向主任申请要停止科室日常轮转工作,要求跟我一起工作一个月,尽快学习相关知识。我也被Beti的好学精神所感动,每次都详细认真的给她讲解各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特别是碰到一些疑难、罕见病例,总是让她亲自上机操作,一方面拓展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掌握诊断技巧。
 
 
       我们是医疗队的神经外科队员常克亮和王琳,麻醉师高向利在为一名来自120公里边远山区的6个月的患儿行全麻下脊髓脊膜膨出切除术。我们身边还有当地的带教住院医师Michael,他是一个基础知识扎实,勤奋好学的医生,一直在我们身边配合工作。
 
 
       参加援非医疗工作是一个“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非洲的广阔天地和芸芸众生重塑了我们的认知,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促使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检查和脑海中的医学知识,在异国他乡上演着一幕幕生命的反转,医疗队员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明心见性,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5批医疗队全体队员在驻地合影
 
       第三排:王世超、焦云龙、潘鹏宇、王琳、胡大蛟、李杰、范存静、栗二毛
 
       第二排:申东方、肖遥、李肃娜、简立国、常克亮、牛辉、王君、赵永立
 
       第一排:高向利、智沐君
 
— 本文转载自河南日报客户端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