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购买食品时都开始关注配料表的组成,同时也会发现很多厂家把“不含反式脂肪酸”赫然印于包装之上,反式脂肪酸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实际上无处不在,它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危害呢?
一、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类对健康不利的不饱和脂肪酸,天然脂肪中有少量存在。在食品工业中,反式脂肪酸主要通过氢化的方式从植物油中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可以使植物油变得更稳定,延长保质期,同时也能提高食品的口感。
反式脂肪酸的来源主要来源于氢化的植物油。“氢化”是20世纪初发明的食品工业技术,食用油的氢化处理是由德国化学家威廉·诺曼发明的,并于1902年取得专利。1909年美国宝洁公司取得此专利的美国使用权,并于1911年开始推广第一个完全由植物油制造的半固态酥油产品。
氢化植物油与普通植物油相比更加稳定,成固体状态,可以使食品外观更好看,口感更松软,与动物油相比价格更低廉。在20世纪,人们认为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健康,用便宜而且健康的氢化植物油代替动物油脂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进步。植物油加氢可将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室温下更稳定的固态反式脂肪酸。
二、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1.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减少预防心脏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栓形成。
2.导致肥胖
人体很难消化反式脂肪酸,因此很容易堆积在腹部,导致肥胖。
3.影响发育
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摄入过多,胎儿或宝宝的健康发育会受影响,影响青少年的发育。
4.降低记忆力
人体中某些胆固醇具有促进记忆力作用,反式脂肪酸能抑制这类胆固醇。
5.影响生育和精神健康
减少性激素分泌,对精子活跃性造成不良影响;摄入反式脂肪酸多的人更容易受外界刺激。易诱发肿瘤、哮喘、二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
三、反式脂肪酸来源
反式脂肪酸有害无利,最好做到“0反式脂肪酸”。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提高警惕,大部分反式脂肪酸来自加工食品,如蛋糕、饼干、可可脂巧克力、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但是,很多包装食品的配料表通常看不到反式脂肪酸。那么这些食物不含反式脂肪酸吗?事实并非如此!反式脂肪酸只是穿了个“马甲”就藏在配料表里了!以下食物成分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建议收藏!
1.氢化类
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油、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氢化起酥油、氢化棕榈油。
2.精炼类
精炼植物油、精炼棕榈油、精炼植脂末、精炼椰子油。
3.人造类
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人造黄油、人造黄油、人造脂肪。
4.植脂类
植物脂肪、植物脂肪膏、植物脂肪粉、植物脂肪膏。
5.其他
可可脂、奶精、起酥油、酥油、植物酥油、植物黄油、转化脂肪、复合脂质成分、人造奶油、白油、白霜等。
一般来说,口感很香、脆、滑的多油食物就可能使用了部分氢化植物油,富含氢化植物油的食品就可能有反式脂肪酸。如饼干、巧克力派、蛋黄派、布丁蛋糕、糖果、冰淇淋等等。还有速食店和西式快餐店的食物也常常使用氢化油脂。现制现售的奶茶尤其要注意,因为它乳化滑润的状态特性需要氢化植物油。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部分氢化油中,而部分氢化油又广泛应用于工业化食品生产中,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摄入。从而远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认知障碍、抑郁、过敏、哮喘等多种疾病,健康快乐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刘春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