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晕厥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研究显示,晕厥发生率为每年每千人6.2人次,晕厥的终生累积发生率为35%-40%。也就是说100个人当中,有35-40个人终其一生曾经发生过晕厥。那么如果发生晕厥,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命周期呢?此时寻找晕厥的病因就显得至关重要。
晕厥可分为神经介导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
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暂时的血压、心率变化,带来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意识丧失。常见的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排尿性晕厥。
1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青年人突然昏倒的最常见原因,多见于体弱的青年女子。久站、精神紧张、疲劳、疼痛、饥饿、闷热环境、大量出汗、出血等为常见诱因。排除心血管原因后,可进行直立倾斜试验鉴别。
2
颈动脉窦性晕厥,少见。转动颈部或颈部受压时,突然发作晕厥,穿着领口过紧的衣物是常见诱因。
3
排尿性晕厥,发生于排尿时或排尿后;多见于有夜尿的成年男子,午夜醒来排尿时突然摔倒,1~2分钟自行苏醒。多因膨胀的膀胱突然收缩产生强烈迷走神经反射使心脏抑制、反射性血管扩张,同时因膀胱排空、腹压急剧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而一过性脑缺血。
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可导致晕厥。
心源性晕厥
为心率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疾患带来的脑供血不足。如心动过缓、
阿斯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急性心肌梗死等。
脑源性晕厥
由各种脑源性疾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
锁骨下动脉倒血综合征、椎动脉型偏头痛等带来的意识丧失。
此外,晕厥尚需与癔症、癫痫、低血糖、贫血、药物或酒精中毒等带来的意识丧失相鉴别。
总之,晕厥涉及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诸多系统。晕厥本身并不都会带来严重后果,不同的晕厥需要不同的治疗。如果晕厥发生,及时就医,查找病因,针对性治疗,尤为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李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