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去医院就诊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门诊待诊时总感觉前面的病人太慢,等待时间太长。等轮到自己进诊室了,又觉得自己一肚子话不知道从何说起。出了诊室才想起来这个情况没说明,那个问题忘问了。尤其是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病情多记忆力又差,很难全面描述自己的病情。门诊病人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与医生做好沟通,让医生快速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呢?在这里给您一些系统的建议。
就诊前,老人可在家人的帮助下,提前理清思路,用文字记录下就诊需要用到的内容,带着准备好的纸张再去就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具体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下面模拟就诊情景来讲述一下。
就诊时,医生会问,今天为什么来看病?
病人拿出症状描述的纸张,上面详细条理地描述患者情况。首先是此次就诊的最突出的症状,有哪里不舒服,时间多久了,伴随有什么样的症状。其次罗列有哪些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慢阻肺,骨质疏松,失眠等等,以及这些疾病的症状以及控制情况。
接下来,医生问,平时吃什么药?
好多患者记不清平时用药名称,医生问起来,想很久,只能片面的描述“什么胶囊”“盐酸什么”,或者只能提供“蓝色长盒子”“红色圆形药片”“一盒7片”等无效信息。
这时病人可提前准备好服药单,上面详细记录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最好能随身带着药盒,或者是药盒的照片。因为有些药物名称一样,但剂量不同,比如说美托洛尔,有缓释片也有平片,规格剂量也不同,病人只是说一天吃一片,并不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医生问,平时血糖血压等控制的怎么样?
单凭病人说控制的好或者不好,无法提供波动情况以及指标控制的全貌。这是病人可准备好平日血糖血压监测数值,胰岛素用量情况。有心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提供每日出入水量,体重,下肢水肿情况等,近期做过检验检查的,可拿出报告结果。
接着,医生问,你这次还想解决哪些问题?
病人可清楚的罗列出准备好的问题清单,比如说合并很多种疾病,现在服用药物比较多,药物之间有没有冲突?现在失眠症状加重,如何调整用药?近期腹胀、消化不良,药物吃的比较多,要不要调整?等等。这样,问题可以得到一一解答,目标明确针对性又强。
对于这样的头脑清晰,又准备充分的好病人,医生看起病来又不累,患者又能充分获益。
通过上面的介绍,如何带老人高效看病,其实并不难,您学会了吗?
就诊前准备以下四项,轻松看病:
一、疾病清单(突出症状,基础疾病)
二、服药单(清楚记录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
三、指标监测表(化验、血糖、血压等)
四、就诊期望(按轻重缓急依次列出)
以下模板可做参考: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王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