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扎针拔罐,病去一半”。近年来,拔罐在全球范围内变得相当流行,无论是在医院,还是洗浴中心都能看到拔罐的身影。大家觉得拔了罐以后身体特别舒服,还有些人认为拔罐部位出现的淤血就是体内毒素,淤血颜色越深毒素越重,湿气也越大。
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拔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罐吸附在体表,会使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起初并非使用罐子,而是通过牛角筒排吸脓血。拔罐疗法在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的记载。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通过创造负压,促使经络畅通,排除体内邪气,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在中医理论中,拔罐所吸出的淤血并非体内积存的毒素,而是一种体内阻滞的血液。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拔罐之所以会引起瘀血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在负压吸引会导致血液灌注量快速增加,促使该区域血管迅速被动扩张,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淤血的深浅与拔罐的时间、力度等因素有关,并非体内毒素的多少,这种现象更多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调节,与淤血的颜色并无必然联系。
拔罐虽好并不是人人适用,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适应症和禁忌症吧。
拔罐适应症:
1.家庭常见疾病
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泄泻、腹痛、习惯性便秘等。
2.骨、关节常见疾病
落枕、颈椎病、肩周病、肩背冷痛、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胁屏气、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痛等。
3.五官常见疾病
结膜炎、鼻炎、牙痛、咽喉肿痛、过敏性鼻炎、耳聋、耳鸣等。
4.女性常见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病、产后缺乳、子宫及附件炎、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征。
5.小儿常见疾病
百日咳、哮喘、消化不良、遗尿、小儿疳积等。
6.皮肤常见疾病
带状疱疹、皮肤瘙痒、荨麻疹、痤疮等。
拔罐禁忌症:
1.有严重皮肤病的人,不适合拔火罐,拔罐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2.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不适合拔罐,因为拔罐会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的破裂,若是凝血功能不好,会导致出血加重。
3.高热、昏迷、癌症、水肿患者不适合拔罐。
4.孕妇、儿童均不适合拔罐。
5.恶病质的人,由于严重消瘦,肌肉没有弹性,也不适合拔罐。
拔罐注意事项:
1.并非所有身体部位都适合拔罐,一些部位如心前区、瘢痕处、乳头、肚脐、破损处、骨突出处等是不宜拔罐的地方,选择肌肉组织较多的背部、臀部、大小腿、前胸等部位进行拔罐是较为安全的选择。
2.拔罐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烫伤、起泡等问题,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拔罐的时间。
3.拔罐后,皮肤处于淤血状态,毛孔张开,建议在拔罐后1-2小时再用温水洗澡,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对于凝血功能不佳、贫血、孕妇、癌症晚期、皮肤过敏、酒足饭饱后等特殊人群最好避免拔罐,因为可能会加重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郑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