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高血压人群约2.7亿,每三位成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人群常伴有头痛、疲倦、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典型的症状,但也有许多高血压患者不会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被称作无症状高血压。这种情况往往危害更重,更容易造成脑卒中、意识丧失等并发症。因此,高血压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原因,90%的继发性高血压都继发于肾脏;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一、哪些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这种“生活方式病”?
1.超重、肥胖者。
2.饮食习惯不良者。
3.饮酒过量者。
4.长期精神紧张者。
5.久坐、缺乏体力活动者。
6.其他因素。
二、高血压这种 “生活方式病”如何做好日常防控?
1.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体重,牢记“三个一”。一个腰围:男性腰围小于85厘米,女性腰围小于80厘米;一项运动:规律有氧运动;一口食物:每餐7分饱。
2.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防治高血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是限盐,建议摄盐量应控制在5g/天以下;增加富含钾、镁和钙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牛奶等。
3.远离烟酒
戒烟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还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在我国居民中存在“喝酒软化血管”“少量饮酒有益健康”“饮酒可以降压”等误区。
4.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改善胰岛功能,还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进而降低血压。
5.保持心理平衡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学会调控情绪,合理宣泄;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绘画、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等缓解心理压力,放松身心。
6.做好睡眠管理
2023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加入了“管理睡眠”,增加有效的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管理睡眠的措施主要包括睡眠评估、认知行为疗法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7.关注血压,遵医嘱治疗
按时监测血压,有助于观察到血压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控制危险因素。遵医嘱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标,是高血压患者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病,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习惯,远离高血压危害。
(供稿/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