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妈刚刚跨进诊室的门,医护人员就看到了她那只血红血红的眼睛。王大妈一落座就指着自己的左眼,急切地问:“大夫、大夫,你快看看我的眼睛,眼底出血了,严重吗?怎么办?”
眼睛红了,就是眼底出血了吗?
生活当中,大家都曾经历过或者见过眼睛通红的情况,看起来红得吓人,感觉眼睛出血了,一定是很严重的事情。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眼睛的种种出血情况。
首先,纠正一下概念,大妈口中所说的“眼底”,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眼底,而是大家看到的黑眼珠周围的白眼珠,那个白色其实是透着的眼球外壳(巩膜)的颜色,其表面还附着着富含血管的黏膜组织。
通常肉眼可见的眼红,有以下三种情况:
1、球结膜下出血:
白眼珠成片的较浓厚的血红色,一般是球结膜小血管破裂而出血,血聚集于局结膜下。常成片状或团状,也可弥漫整个球结膜。一般无疼痛感,也不会导致视力下降,一般5—10天,出血能够逐渐吸收。此类型一般由于外伤(包括揉眼、外力作用等)、熬夜、饮酒或者老年人自发性的,温差变化大等,无需特殊处理,早期可冰敷,避免热敷,减少血管扩张增加出血。
2、球结膜充血:
红血丝粗大且密,白眼珠表面上红血丝增多、增密、血管更加粗大。这是因为血管扩张的原因导致的,多提示炎症性表现,比如结膜炎、虹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等,还有一些会伴有分泌物,患者多伴有眼睛异物感、流泪、怕光,甚至有视力下降的症状。这种类型一般有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过敏性因素、外力(如揉眼睛)、眼内炎症性因素、眼压升高等。
3、眼睑充血:
眼睑边缘充血红肿伴结膜血管增多,此类为眼睑充血红肿,多为眼睑及周围组织炎症导致的局部红肿,一般合并炎性表现,如局部压痛明显,常见的疾病如睑板腺炎(麦粒肿)。
真正的眼底出血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多是在医院眼科检查中发现。眼底泛指的是眼球后部用于接收光信号的视网膜组织。这是一种透明的富含神经和血管的组织,结构精密复杂。如果把眼睛比作一架照相机的话,眼底(视网膜)就像是照相机的底片。因为眼底血供丰富,为终末血管。眼底出血是眼科常见疾病,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炎、血液病等。临床一旦遇到无明显原因的突然视力下降,要警惕眼底出血的可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慢性病患者属于眼底出血高发人群,需要定期眼底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供稿/王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