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上了年纪后,几乎都会出现一个共同的现象:睡得少,醒得早。这其实跟昼夜节律有关。
从中年开始,昼夜节律每十年大约提前半小时,入睡时间和睡醒时间都随之提前。多数老年人的生物钟是晚上7点或8点就需要睡觉,次日凌晨3点或4点自然醒来。很多老年人觉得早上醒太早是睡太早导致的,于是选择晚几个小时上床睡觉,可是,生物钟仍然会在凌晨3点左右发出唤醒信号,导致睡眠受到干扰,睡得晚,却醒得早,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都被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在特定的时间睡觉,就会导致睡眠不安稳。
充足的睡眠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都至关重要,以下介绍可以帮助老年人改善睡眠的方法:
1、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提倡老人在23:00前上床睡觉,并尽量保持每天固定的睡眠时间。限制白天午睡,如果老人有午睡的习惯,建议将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2、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老人的房间墙壁、家具颜色应以淡色系为主,灯光选择偏暖色调,避免过于鲜亮或刺激的颜色。房间不宜过大,家具应精简,床可靠窗摆放,床头不宜放置大型家具,以减少压迫感。保持房间干净整洁,勤打扫、勤通风,床上被褥适时换洗、晾晒,室内温度保持在18-26℃为宜,气候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
3、科学运动
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和喜好,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快走、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注意运动时间与强度,尽量选择在白天,避免晚上过度运动影响睡眠。运动强度应适中,以轻度疲劳为宜。
4、饮食调理
避免晚餐过饱,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适当补充营养,多摄入富含钙、镁、维生素B等有助于睡眠的营养素,睡前避免刺激性饮品,如咖啡、浓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以及酒精类饮品。
5、心理调适
鼓励老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多参加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情绪,练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和促进睡眠。
6、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如果老人的睡眠质量严重下降,且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环境等方法无法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失眠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但应注意避免长期过量使用,以免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
综上所述,改善老人睡得少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调整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科学运动、饮食调理、心理调适以及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等。通过综合调理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老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供稿/王艳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