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我院心内二病区孙利强主任协调麻醉科、导管室护理团队,助力其病区赵佳佳医师成功应用“零射线”射频消融术,根治一例12岁儿童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目前,我院房颤射频消融术、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都可在“零射线”下完成手术。本例“零射线”射频消融术根治儿童心律失常的成功开展,意味着我院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患者,男,12岁,发作性心慌2年余,发病时患者心慌、头晕、大汗,心率高达200次/左右,让孩子痛苦难耐。经在外院行食道电生理检查提示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建议患者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父母多方打听,最终选择来我院进行治疗。由于患者年龄较小,身体仍处于发育阶段,心脏的组织结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常规射频消融术需要在X线照射下进行,可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孙利强教授团队商议后,决定对患者实施“零射线”绿色射频消融术。
术中,赵佳佳医师在孙利强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密切配合下,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顺利将导管无阻力地送入孩子体内,完成电生理检查。检查提示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之后准确定位希氏束解剖位置,精准定位慢径路区域并进行改良。放电7s即可见到消融靶点良好,最终放电100s。再次反复进行电生理检查,未再诱发心动过速,手术成功。整个手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本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电生理团队对疾病的准确判断、精准的手术操作、密切的团队配合。我院目前常规开展的“无线精准”的绿色电生理技术,可以满足儿童、孕妇及老年体弱无法接受X线患者的需求。
科普时间
什么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我们的心脏中,存在着一套信号传导系统,自上而下贯穿了心房和心室。它有节奏地产生并传导生物电信号,使我们的心脏有规律地按一定速度跳动。若心脏房室交界处及以上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心跳速度超过每分钟100次,则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人群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病率为0.2%,女性是男性的2倍,65岁以上发病风险是年轻人的5倍以上。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症状
患者发病时会突然感到心跳速度特别快,它可能突然发生又突然消失,不同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都有很大的差异。常见症状主要有:
1.心悸:心脏跳动不规律,或心脏快速跳动,好像要从胸口跳出来,导致人感觉非常难受。
2.胸闷、胸痛、抽搐(表现为全身或局部无法控制的抽动)。
3.呼吸困难: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需要用力呼吸的感觉。
4.疲乏无力。
5.头晕:感到头昏、眼花、头重脚轻、站立不稳。
6.晕厥:失去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如叫喊、摇晃、用手掐皮肤)没有反应。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患者发病时,需立刻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可通过消除诱因、迷走神经刺激、药物治疗或紧急情况下电复律恢复正常心跳,之后再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具体类型。射频消融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根治率高的特点而成为患者的首先选择。
(供稿/赵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