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举行2024年学术年会暨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上,我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娄金峰当选为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神经内科二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徐辉当选为该专委会常委,神经外科耿晓腾医生、王在斌医生当选为委员。
神经调控技术是指利用植入或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物理电、磁、光、超声等或化学手段,对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邻近或远隔部位的神经元或神经网络信号的转导发挥兴奋、抑制或调解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目前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范围,除了传统的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梅杰综合征等运动障碍性疾病,也广泛应用于顽固性疼痛、脑卒中后偏瘫、昏迷促醒、药物难治性癫痫以及精神类疾病的治疗。
随着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物难治性癫痫、疼痛及精神疾病等脑功能性疾病患者人数剧增。河南人口众多,上述疾病患病人数占比较高,是主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治疗和机制研究长期以来也是巨大的科学难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医工结合)的进步,神经调控成为当前医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适应症不断拓展,全球已有数十万脑功能性疾病患者从中获益。
我院近年来相继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以及糖尿病足等,展现了神经调控技术在国内的领先水平。我院多名专家入选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表明了社会各界对我院神经调控技术的认可。另外,在此前成立的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功能检测与精准调控专委会上,神经外科娄金峰、耿晓腾分别当选为常委及委员,彰显了我院专家在全省神经调控技术方面的重要作用。
当选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神经调控专委会首届副主任委员的娄金峰表示,将继续致力于神经调控技术在运动障碍性疾病等各类脑功能疾病的诊疗、教学与研究,积极了解神经调控技术的前沿进展,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技术研讨、健康科普教育等活动,努力促进我省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尽最大努力让脑功能性疾病患者受益。
(供稿/娄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