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因胃肠镜检查术前需要心电图来到我们科室,常规检查时发现患者心电图符合前间壁心肌梗死的特征,进一步询问发现,患者有“上腹痛”数天的病史。门诊医生高度怀疑有“心肌梗死”可能,立即告知病人家属病情。遂前往心内科就诊,随后发现患者的“心肌标志物”指标也异常,进一步验证了病情。
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因“牙疼或者肩膀痛”等特殊表现的心肌梗死患者,今天,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
问一: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答: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简单来说,就是给心肌供血的血供狭窄或堵塞,然后供血范围内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坏死,最终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
问二:出现哪些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
答:
1.先兆症状:
①乏力、胸部不适(胸闷、胸痛、胸部紧缩感)、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血压大幅度波动等。
②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或者疼痛时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
2.典型症状:最常见的是剧烈而持久的胸痛,也有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30分钟以上,或者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可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濒死感、呼吸困难。部分老年或糖尿病患者会直接出现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非典型症状:牙疼、肩膀痛、后背痛、下颌痛、恶心、呕吐、上腹痛、发热、心动过速、头晕、晕厥、心律失常等。
问三:如何进行心肌梗死的日常预防呢?
答: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合理饮食(低脂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适量运动(慢跑、骑自行车、游泳)、避免超重肥胖、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2.积极治疗慢性疾病,遵医嘱服药: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按医生的建议规律服用药物,积极治疗。
3.定期体检:如查血糖、血脂、血压,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4.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避免长期焦虑或精神高度紧张,保持心理平衡。
(供稿/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