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住院患者病情波动,我夜间辗转难眠。
吃早餐时,不停地刷新着12306软件,突然刷到一张一等座,抢票终于成功了!
上了高铁真是没心情碰手机了,也祈祷不要再接到患者家属发来的任何信息——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说明患者病情稳定。
我打开笔记本电脑,随意翻看自己平时总结的笔记。虽然有点儿装模作样,但是短暂的学习还是比翻看手机更能安抚烦闷焦灼的情绪。
突然,高铁广播寻人,急需医生诊治病人。听到第一声时,我的身体条件反射般要站起来,但是,我欠了欠身子,又坐下了。火车上没设备没药品,难道让我用“一张嘴”去和疾病做斗争?而且,我只看自己专业范围的疾病。目前不知道病人病情,就怕遇到像孕妇早产这样的,去了也只能在旁边喊加油。想到这里,我犹豫了……
广播第二遍想起,我的脑中闪过诸多念头——一边猜测病人病情可能很危重,不知是否需要心肺复苏?一边紧急“复盘”心肺复苏的技巧和相关事项。同时还在想,自己早上没吃饱,不知道是否有力气给病人做胸外按压?万一自己操作不规范,被现场的人拍下传到网上,怕成为典型的反面教材,受人唾弃……
广播第三遍响起,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抱着火车上只有我一个大夫、自己责无旁贷的心态,我毅然决然地跑了过去。餐车只隔了一节车厢,还没到那里,就发现已经围得水泄不通了。
透过缝隙,看到大家围着一个小男孩儿。小孩儿目光呆滞,呼之不应,上肢不停地摸索衣服,下肢不停地踢餐桌。妈妈拽着孩子的腿,止不住地哭泣。
“谢天谢地,不是孕妇早产,而且好像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病。”我心里默念道。
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支撑我大喊了一声:“这个小孩儿是癫痫发作!”围观的人自动给我让开了一条路。走上前,我说,“我是大夫,我有诊治癫痫病人的经验!”
旁边的大哥反驳:“这不是癫痫,小孩没有四肢抽搐,没有口吐白沫!”
围观的人也狐疑地看着我。
我说:“小孩儿可能是自动症发作,是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
追问小孩儿病史,妈妈回答小孩儿确实有癫痫,控制良好,妈妈就把药停了——好,又是一个被母爱伤害的小孩儿!
我告诉孩子的母亲:不能因为惧怕药物的副作用,而私自停用抗癫痫药物。
孩子母亲问我:“小孩儿这几天发热,是不是热惊厥?”
我为这位母亲解释了“热惊厥”和“癫痫”的区别,并告知母亲不要限制儿子的肢体活动,让他发作一会儿就会好。
围观的群众见我这个医生真的只是动了动嘴皮子,而没有进一步救治动作,都很着急。
旁边热心的大姐、大哥建议掐人中或用牙签扎指头尖放血,都被我劝阻了。
见大家都好奇地问我为什么阻拦别人救治,我现场耐心地科普了遇到癫痫患者的“六要”和“六不要”原则,感觉自己的亲身宣教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的科普刚刚结束,小孩儿的症状发作突然停止,大家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下来。
我交代好孩子母亲尽快就医,强调坚持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如释重负地回到了座位,看来自己大“背”医书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
如有下次,我一定不再犹豫,“该出嘴时还出嘴”。我是医生,也是个旅人,能在这样的紧急时刻救治患者,并为大家普及健康知识,我使命光荣、责无旁贷。
癫痫发作处理总结
不惊慌;不喂食;不撬牙;
不强限;不围观;不争执;
要镇静;要防伤;要呼畅;
要观察;要陪同;要就医。
癫痫处理常见误区,一定不要这样做
癫痫时不要使劲掐人中,掐人中不仅无法终止抽搐,还有可能带来额外的伤害,比如压伤等。
癫痫时不要往嘴里塞东西。癫痫发作时强大的咬肌闭合有可能导致患者会咬断塞入的东西,而断裂物品有可能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供稿/刘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