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冬的清冷午后,一位面色苍白、略显年纪的女士坐着轮椅被家属推进我院产科一病区的病房,只见她满脸担心,声音颤抖地同正在加班的病区副主任李桃英说:“大夫,您能帮帮我吗?”
“我之前在朱宝菊主任处产检,目前9周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刚刚出血了止不住,血量比平时的月经量还要大……第三次了,这次再保不住,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李桃英副主任迅速协调,当即为她做了急诊超声。结合首诊诊断,发现这位孕妈文文(化名)是“易栓症”患者。研究发现,易栓症会影响子宫-胎盘循环,导致胎盘微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复发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就像游离的浮萍无法扎根,胎盘不能很好地驻扎于子宫、乃至给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
斟酌之下,病区工作人员为文文使用了抗凝+抑制宫缩+抗感染等药物。这次治疗要求对保胎药物的选择、剂量、滴速等的把握极度精准,一天即成功遏制了大量出血,实实在在地保住了她腹中的“孩子”。
这种情况虽棘手,对于我院产科来说却并非难题。一是医院具备多种用于保胎的相关药物,二是充分了解每种药物的治疗特性,并能规避其副作用;三是具备精准用药经验的产科医师,施治者必须广泛地了解临床患者的情况,治疗过程力求对因对症。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带有外地口音的孕妇,是从东北黑龙江远道而来求医者,38岁高龄试管受孕的准妈妈。从“预备期”到“转正”,为了做妈妈,她付出的努力超过常人许多倍。
在来到我们医院之前,文文已分别在五年前和七年前分别有2次接受试管受孕的经历,但是,两次都没有找到原因胚胎就停育了。不甘心的文文和家人,打算在她四十岁之前做“最后一搏”。
于是,这次文文先是在北京市某知名大医院做了胚胎移植术,又前后到北京某中医医院和某妇儿医院进行保胎。首都大医院去过,中药也吃过,激素也用过……然而不断的治疗,却又反复出血。她真的很怕,这次怀孕像前两次一样戛然而止。
直到偶然间在网络平台上看到我院医师分享的临床保胎案例,文文决定来到郑州就医。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因为一次求助得到了肯定的“回应”,她找到了久违的“安全感”。文文和丈夫选择哪也不去,就在此处落脚。没想到,这一停驻,就是大半个春秋。
原来,文文不仅查出子宫肌瘤,还在十几年前未生育时,就在当地医院因轻度宫颈上皮内病变接受过宫颈锥切手术,导致宫颈管变短。结合她当前保胎的必要性,她在我院进行了宫颈环扎术,术后情况逐步稳定,医生表示她可以回家养胎。
但是,由于文文对于自己身体出现的各种情况非常敏感,生怕出现什么闪失,因此强烈要求继续住院。期间,她因长期卧床等不利因素出现便秘、尿路感染等情况,医院也相应地安排了泌尿外科等会诊,全程为其孕期保驾护航。
多年求子,脚步从未停歇;燕子衔巢,梁上新窝已筑。终于,在文文怀孕37+6天时候,由我院产科一病区朱宝菊教授团队主刀,为其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环扎线拆除+子宫肌瘤剔除术,母女平安。孩子重达5.2斤,新生儿Apgar评分为满分,各方面发育指征良好。
事后,李桃英说:“像这样远道求医的患者有很多,他们算是比较特别的一家,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医院。每次查房的时候,我们碰到文文,她都会笑眯眯地说,你们可别赶我们走啊,我们在这才心安!问她的丈夫陪床累不累,他也只是嘿嘿一笑说,这不是为了生孩子嘛!我相信这后面也应该跟一句,值了!因为我们也觉得,做了那么多,值了!”
(供稿/吴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