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王宪远同志经医院选派参加了河南省帮扶办公室驻村工作队,进驻到商丘市柘城县岗王乡双庙村,开展了为期近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从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他和其他帮扶队员一起,结合双庙村实际,理清帮扶思路,制定帮扶计划,为当地村民争取资金,完成了一大批帮扶项目,切实改善了双庙村生产生活条件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当地群众欢迎和好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消除和艾滋病感染者之间的距离
要做好帮扶工作,先要让艾滋病患者接纳自己。入村第一天,他作为帮扶队员就开始深入艾滋病家庭,与艾滋病感染者主动握手、促膝交谈,打消艾滋病人的戒备心理。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一共走访了246个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家庭(部分艾滋病感染者外出务工,不在村内),用真心换取他们的信任,用诚心让他们接纳我们,用实干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每一个艾滋病病人。每当艾滋病患者发生不满事件,他和其他帮扶队员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二、协助做好艾滋病防治与救助工作
柘城县岗王乡双庙村是我省38个艾滋病防治重点救助村之一。该村有3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全村人口共计3677人,
艾滋病感染者共计284人,需要日常服药的有78人,病情危重的患者有24人。感染者分布很广,但是仍然确保了感染者的治疗和随访工作正常进行。他经常走访村内艾滋病防治卫生院了解患者情况,指导卫生院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用药,使患者就近得到了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经常在村卫生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把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授给他们,努力提高村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王宪远同志经常和帮扶队员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每月定期举办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驻村期间共举办防艾知识讲座11次,为全村村民普及了艾滋病防治知识。还把宣传海报、折页、标语等作为宣传艾滋病防治的重要载体。在村头村尾书写艾滋病防治标语,做到处处有宣传标语,保证宣传持久、深入。宣传标语通俗易懂,针对性强。这些标语的内容包括:“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说话、一起吃饭、共同劳动”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咨询检测都免费”、“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等,以帮助农村居民正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减少歧视和误解。
四、认真落实艾滋病家庭救助政策
工作组协同省帮扶办确保感染者和患者家庭成员全部享受农村低保,确保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单亲儿童全部享受生活救助。2004年双庙村艾滋病患者及家庭成员纳入香港爱心人士盛承慧基金救助对象,截至2012年4月,协同省帮扶队向艾滋病患者发放救助资金共计513万。
五、获得荣誉
由于在双庙村驻村义诊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王宪远同志被商丘市柘城县人民政府授予“柘城县荣誉公民”称号。先后被郑州大学授予“三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被郑州大学工会评为“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王宪远同志以一颗质朴的爱心,为艾滋病患者送去了温暖。他克服自己的家庭困难,爱人年龄大,身体状况欠佳,他又驻村帮扶时间长,但他无怨无悔。用从医多年的丰富经验,为患者解除病痛和心理障碍。挽救了艾滋病患者,普及了艾滋病防治知识,为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