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过后伤离别,最是孤独春节后。很多家庭经过了春节的短暂相聚,随着假期结束,子女们纷纷离开老家返回工作地,老人们又重新回归空巢状态,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让不少空巢老人出现了“节后孤独症”。
“从公交车的始发站坐到最后一站,再坐回来;回到家反复看女儿的照片,沉浸在回忆中;守在电话机旁,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问候……这就是我节后的生活写照。”哈尔滨的刘大爷说,春节前盼星星盼月亮似的,把在国外工作的女儿给盼回来,可家还没焐热她就回去了,空荡荡的房间就剩下我自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无独有偶,北京的赵阿姨也出现了“节后孤独症”。“春节儿女们都回来了,祖孙三代一大家人别提多热闹了,可七天后孩子都走了,我这心像被掏空了一样,不想做饭也不想吃饭,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别提多难受了。”赵阿姨在电话那头哭诉。
“春节过后,年轻人怕上班,老年人怕孤单。从热闹到冷清,从喧嚣到沉寂,强烈的落差易使空巢老人出现孤独、烦躁、焦虑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发展为抑郁症。”心理咨询门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晶提醒广大读者,别以为“节后孤独征”只是心理问题,若放任不管还可能会导致思维迟缓、食欲减退、言语减少、睡眠障碍,进而诱发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增加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要避免节后“空巢”带来的“空心”,需要老人和儿女们的共同努力。李晶建议,儿女不要长假一过,就把父母抛在脑后,平时的体贴、关怀更重要,尽量多来探望,帮他们做做家务,空闲时多打电话问候或通过微信视频聊天,让老人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老人自己也应积极调整状态,尽快恢复以往的作息规律,有助于平稳情绪,淡化忧伤;节后重拾或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钓鱼等,用爱好填补空巢的寂寞;尽量走出家门参加老年大学、社区联谊等社交活动,或者会会老友,体己话唠一唠、心里事说一说、乐子事聊一聊,以排解节后的孤独感。
其实,儿女们就像风筝,飞得再高迟早会回到父母身边。老年人应转变观念,选择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充实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即便空巢也能收获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