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冠心病致死、致残的人数逐渐增多,让人们更加认识到冠心病的可怕。冠心病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常见病,提起它的治疗方法就连普通百姓都能说出一二三,不少患者认为得了冠心病就只能支架搭桥了,甚至错误地认为冠心病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我们近日走访了心血管专家,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张辉教授,对冠心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今做科普以飨读者。
首先我们应清楚什么是冠心病,才知道怎么防治更科学。张辉主任说:生命不息、心脏就永远的辛苦劳作,它是人体发动机,是最劳累的器官之一,自身也需要营养和氧的供应,这一需求是通过输送血液的管道(血管)来实现的,为心脏输送血液的血管就叫冠状动脉,如果由于冠状动脉的各种原因造成血流不畅,心肌缺血缺氧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不能正常工作,就得冠心病了,因此冠心病的因在血管上。
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发出左右两组,然后有多个分支并越分越细,以致深入到心肌细胞之间,最粗的4、5毫米左右,最细的比头发丝还要细,不论大血管或小血管出了问题都可以造成心脏危害,我们诊断冠心病“金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能看到的血管床也不足10%,可见对庞大的冠脉体系,能放支架的血管也是有限,最适宜放支架的病变是大的血管(直径要大于2.25毫米)局限高度狭窄的血管病变,受益是大的。而对于小血管病变及大血管的功能异常,如冠脉痉挛,支架就不适应了。另外大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是常见的病理类型,造成血管狭窄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支架可以解除狭窄,但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了解了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就应对冠心病防治有个正确的认识,张辉主任谈到了冠心病防治康“五朵金花” 的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石、规范的药物应用是基础、合理的支架治疗应提倡、必要的搭桥治疗应选择、绿色治疗技术体外反搏不应忽视。他再三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绿色、最低成本、最佳获益、人人所需的方法,什么是健康色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明确: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那么在“五朵金花”中最让人陌生就是体外反搏了。
张辉主任解释说,解决心脏缺血问题,一个是提高血流速度,一个是扩大狭窄的管腔。支架可以把狭窄的血管撑开让管腔增大,体外反搏则可以提高血液流速,并打通更多的侧支循环。人体中本来就存在侧支循环,当血管出现病变,血流不畅时,侧支循环会逐渐打通,以确保血供,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体外反搏通过增加血流速度,会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
到底什么是体外反搏呢?张辉主任介绍说,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的、体外促进血液循环的技术,这一技术是通过一整套的智能化设备(曾称人工心脏)来实现的。患者在做体外反搏时,会有三组气囊将小腿、大腿、臀部包住,这些气囊会像心脏跳动一样,它的跳动是在自身心脏电信号指挥下进行的,将这部分的动脉血液在心脏舒张期输送到胸腔大血管,增加冠脉灌注,为心脏补充足够的营养。而积攒在胸腔大血管的血液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部分血液会进入到心肌细小血管中,并帮助打通足够多的侧支循环血管,增加血流,心脏就会获得更多营养,为收缩产生更大的动力,将足够的血液提供到全身。同时,会有监测仪对患者的心率和脉搏时刻进行监测,以监视“两个心脏”协同工作。这样既能减轻心脏的负担,又为心脏提供了更多的营养。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人工心脏”。
心血管康复体外反搏中心成立三年多来,已行体外反搏治疗近6万人次,众多冠脉病变严重的患者得到了康复,重新回归生活和工作。其中不少患者是多次支架或搭桥再次出现严重心绞痛患者、其次是因冠脉病变复杂严重已不适合支架搭桥者、再次不愿接受支架搭桥者、另外一些患者是病变不太严重者等。以上各类患者在以体外反搏为特色的综合康复治疗大多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张辉主任感叹说:这一利国利民的适宜卫生绿色技术本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其低廉的收费也影响其发展,但是我们把患者利益及其整体获益放在第一考虑,不仅看冠脉病变更要看病人,不仅看局部更要顾整体,不仅顾当下更要顾全程;贯彻预防第一、治疗适度、康复充足的原则,重视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病的巨大影响,重视适宜卫生技术的应用,使心血管病防治康事业健康发展,为健康中国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