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3934118
63921550
63910120 63914606
63974598 63928159
发布日期:2018-10-17 10:49:21
专家档案:
王宏山,心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低温医学会委员;郑州市胸心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目前已完成各类心脏手术5000余例,较早在河南省开展胸腔镜下房缺修补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目前已连续开展100余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Ⅰ型)、主动脉瘤,均取得成功;同期开展多例介入技术及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Ⅲ型)和假性动脉瘤;同时在低龄(小于3月)低体重(小于3公斤)婴幼儿手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全国及省内刊物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获市级科研成果1项。
“这个大夫脾气真好,真有耐心!”这样一句非常朴实的话语,时常响起在心外科的病房中。
“您客气啦!既然选医生这个职业,做这些是我们应该的!”同样一句朴实的回答,却暖进了无数人的心窝里。说这句话的正是医德医术并重,儒雅而又谨慎的心外科主任王宏山教授。
王宏山2010年10月调入心血管外科,并任科室副主任,2016年10月担任心外科主任。他工作认真,医德高尚,学风严谨,医术高超,是学生眼中的好师长,同事眼中的好领导,病人眼中的好医生。
一年有365天,王宏山教授就上365天的班。如果遇到急诊必须立刻手术的患者,无论是在睡梦中,还是孩子失望的哭声下,只要一个电话,他立即到岗,只要自己还能干,就必须牢记自己“救死扶伤”的宣言,甘心做一辈子的心脏守护神!
“只要有病人,你就必须得上班!”王宏山教授是对科室的职工这么说的,他自己更是这么做的。每天早上,他都准时出现在病房,每天晚上,他又是把每一个病人看完后才走,这样的习惯即便是在节假日也从未间断。在他的影响下,心脏外科的年轻大夫们总是全院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医生团队。
“临床大夫就要趴在病人床边做临床!”他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作为郑州大学的附属医院,尤其是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心脏外科接诊的病人很多都是其它医院不能做的危重病人,很多手术也是高难度的大手术。对于这些病人,王宏山教授总是带着年轻大夫们一起守病人,经常是几天都回不了家。“作为医生,我无愧于病人;但作为父亲,我有愧于孩子。”王宏山如是说。在女儿小升初及中招考试的关键时刻,他都没有像其他父亲一样陪在孩子身边;在他爱人出差的时候,一听到科室有事,他总是二话不说,把孩子托给邻居照看,义无反顾地扑到病人的抢救工作中……
作为一名心脏外科专家,王宏山教授总是在不断地追求进步。婴幼儿复杂先心、冠状动脉搭桥、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方面的每一个进步,都彰显出他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品格。特别是2010年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调入工作以来,他完成了第一例Bentall手术,又把先心病手术的年龄降到只有1个月大小的婴幼儿;同时开展了急诊冠脉搭桥,成为心内科医生的“守护神”。此外,他又在大血管疾病的治疗上不断探索,于2012年6月完成了首例Betall+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手术。目前已成功开展大血管手术300余例。2014年7月,成功开展了河南省首例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够独立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王宏山教授并没有满足现状,在手术技术方面不断改进,为心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也为广大年轻医生树立了榜样。
作为一名老师,王宏山教授爱护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学生,他又尊重自己的老师。1998年开始,他师从我国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杨景学教授。对这位授业恩师,他始终尊敬如一。“没有杨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大家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时刻不忘在自己成长道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全科上下逐渐形成了一股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
“王宏山教授是我的恩师,他为我创造了成长的机会,是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心脏外科医师的领路人。”他所带教的年轻医生这样评价道。其实,这也正是王宏山教授所有学生的心声……(文/彭永强 图/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