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3934118
63921550
63910120 63914606
63974598 63928159
发布日期:2018-11-22 14:47:36
11月22日上午,神经外科举办世界领先技术DBS手术媒体交流会,通过广大媒体向省内外群众宣传普及DBS手术相关知识。交流会现场,医政办公室主任王利亚致辞,对前来采访的媒体同仁表示感谢。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神经内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神经内科李建章教授简要讲解了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及治疗措施等。神经外科主任牛光明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现场讲解DBS手术适应症、诊治过程等。活动恰逢西方节日“感恩节”,DBS手术受益的患者曲阿婆的女儿刘女士,现场赠送锦旗感谢神经外科团队。
获赠锦旗
李建章教授
活动现场,中新网、央广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东方今报、郑州电视台等十余家媒体参与了采访报道。
植入神奇“脑起搏器”,身体“解放”自由行走
年近八旬的曲阿婆是一位罹患帕金森病超过15年的“老帕友”了,回想当年,上世纪90年代刚起病的时候,总觉得腿脚不好使、无法弯曲和正常行走,尽管当时曲阿婆也已年至花甲,仍对她造成了致命一击。
要知道,经历过战争的动乱,饥荒的困苦和文革的不安的她在50年代的困乏岁月中,还被保送至新乡理工学院(今合并到北京理工大学),如今被病魔折磨地闭门不出、生活无法自理,这对原本骄傲地曲阿婆来说真可谓是沉重地打击。
起病后的几年间,在女儿的陪伴下,她走访了多家医院,“骨质疏松”、“震颤病”等误诊更是一度使治疗停滞,令曲阿婆的生活陷入一片混沌。终于,曲阿婆在起病的三年后才被确诊为“帕金森病”,此时帕金森病典型的症状僵直已让她饱受折磨,原本满心准备迎接美好退休生活的计划只能被辗转各大医院求医问药所替代。
此后,曲阿婆在女儿的陪伴下走访了多家医院,无法根治、没有病因、这些从医生处获得的解答让曲阿婆和家人一度非常绝望。加上僵直的症状出现,整个人像被捆绑一般,让她更不敢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终日郁郁寡欢,逐渐与亲友疏远。今年初,在同样罹患帕金森病的帕友介绍下,曲阿婆来到了神经外科牛光明主任这里,于9月接受了脑起搏器手术的治疗,开机后,曲阿婆的身体状况有了质的改变,不仅恢复了过去的活跃、也重现了往日的笑颜。如今,曲阿婆怀揣着年轻时候的梦想和对“新生”的渴望,在女儿的陪伴下,时常会云游四方,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生性乐观、不向疾病屈服的她也时常和其他受益于脑起搏器的病友一起,为传播科学治疗贡献一份力量。正值感恩节,曲阿婆特地到医院,感谢牛主任精湛的医术带给了她“第二次的生命”。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神经外科引进接轨国际的脑起搏器手术,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看到了希望。
河南省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破20万,专家提醒:震颤、僵直,警惕帕病来袭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据此推算,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300万,河南省有超过2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河南地区人口、疾病发病率推算得出)。
“大众对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依然非常低,加之帕金森病误诊率高,广大帕金森病患者仍然饱受着疾病的困苦,希望通过我们医疗工作者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这一疾病,让帕金森病患者这一人群不再孤立无援。”牛光明主任告诉我们。
牛光明主任
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迄今为止,病因未明确。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手部呈现搓丸式动作等;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再者就是运动迟缓,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因此牛光明主任提醒,一旦出现手抖、身体僵直、走路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要警惕,应当及时就医。
DBS高科技,点燃帕金森病人新希望
一旦患上帕金森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只会越来越糟吗?药物难道也会失去效果吗?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发现帕金森病的明确病因,因此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控制症状。早期一般使用药物来控制,到中后期,可以采用外科手术进行干预。”牛光明主任解释道。
牛光明主任
曲阿婆的主治医生牛光明主任指出,“当帕金森疾病进展到四到五年左右,伴随药物疗效的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出现,如‘开关现象’‘异动症状’等出现时,是进行外科治疗即脑起搏器手术的时机,脑起搏器手术可以大大缓解帕金森病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起搏器,即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它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这项技术目前在临床已经使用超过30年,已累计造福超过15万帕金森病患者。
就像曲阿婆一样,手术后的帕金森病患者不仅活动能力显著提高,服药量也会明显减少。“手术后,我获得了‘新生’,也将家人从沉重的负担重解脱出来。”手术后恢复良好的帕金森病患者曲阿婆高兴地告诉记者。生性乐观的曲阿婆面对疾病并没有退缩,反而用积极的心态、对科学疗法的坚持令她摆脱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如今,她也身体力行地向更多病友传递帕金森疾病治疗的新希望,给予病友战胜疾病的信心。
精确规划,精准定位,微创安全的脑起搏器手术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牛光明主任指出,从科学或医学发展理念的角度,现在的手术我们更推崇微创,这对患者的损害比较小,脑起搏器手术就是治疗帕金森的微创外科手段。现在通过脑起搏器手术可以有效地缓解帕金森病的三个主要症状: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且这个手术不破坏大脑组织,这个治疗也是可逆的。
但同时,脑起搏器手术又是一项非常精密的手术,如果每一个环节都计算在内的话,那么整台手术需要200多个步骤,对医生和手术团队的要求非常高。
术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评估,是否适合手术,从患者角度去保证安全。评估完病情,首先通过核磁共振扫描了解大脑病变核团的位置,在电脑上通过手术计划系统进行手术靶点坐标测算和可视化模拟,进行影像学定位。手术中,通过微电极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手术靶点神经细胞放电信号,进行功能学定位。手术过程中还要对患者进行术中疗效测试,一般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就能感受到疗法给自己带来的改善。
“脑起搏器手术是微创手术,从术前、术中到术后都有各项保障,对医生团队、手术设备的要求非常高,而我们郑大二院配备有世界先进的设备,加上多年的积极探索及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我们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广大患者可以很放心。”牛光明主任自豪地说。
脑起搏器手术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使用过程中证明其是安全可靠的,并且随着技术的更迭,更拥有MRI核磁兼容的特性,保障了患者在手术之后依然拥有核磁检查其他疾病的机会,而不用为此而关机,新一代的脑起搏器可充电使用15年,减少了更换电池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同时,作为一项神经调控领域的高科技,脑起搏器在其他运动功能障碍疾病领域也获得了很好的应用,在脑起搏器治疗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疾病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牛光明主任说。
为了方便广大帕友进行咨询,医院特设绿色通道咨询热线:189 0371 0700
郑大二附院冬至帕金森病义诊关爱活动即将启动
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帕金森病诊疗组将为河南的帕金森病患者和其他运动障碍患者举办疾病科普、关爱、义诊活动,现场将有权威专家为患者做免费诊疗、答疑解惑以及进行患者日常生活护理指导等。欢迎广大患者及家属前来参加!
活动时间:2018年12月22日(周六)上午9:00-11:30
活动地点:郑大二院门诊楼
绿色通道咨询热线:189 0371 0700 (神经外科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