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血管外科收诊两例腹主动脉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分享如下:
病 例 1
男,62岁,以“腰部疼痛2天,加重1天”为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4年,最高血压180mmhg,口服药物控制,效果欠佳。急诊入院CTA检查,提示:巨大腹主动脉瘤,腹腔脏器血管受累严重,瘤颈短小、迂曲。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分支重建”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图片资料如下:
病 例 2
男,60岁,以“上腹部疼痛6小时”为主诉急诊入院,血压 80/60mmhg,HR 103次/分。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0年,未口服药物控制。急诊入院CTA检查,提示:1.腹主动脉瘤破裂并血肿形成;2.低血容量休克。急诊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分支重建”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图片资料如下:
一点儿干货
腹主动脉瘤
1.定义: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管壁呈瘤样扩张,直径超过3cm或大于正常直径的50%。男性、吸烟、高龄(年龄大于65岁)、高血压、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及相关家族史均为AAA的危险因素。AAA的主要风险在于破裂,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90%。故对AAA早期筛查和诊断、定期随访和及时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
2.诊断:
1.常规筛查:超声是最常规的筛查方法。建议对有吸烟史的65岁以上人群,不论男女,每年均应进行一次超声筛查(推荐等级为:1A级);
2.明确检查:CT血管造影(CTA),可以明确AAA的瘤颈大小、形态学、分支受累情况、解剖变异等。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指导手术方案。临床建议对近期发作性腹痛尤其是上腹部搏动性肿块的人群,进行CTA扫描。
3.风险评估:数据显示,AAA的年平均破裂风险为2.2%。AAA直径<40mm时年破裂风险基本为0;40~50mm时为1%左右;50~60mm时介于1%~11%;60~70mm时翻倍至10%~22%,而≥70mm时则增大至30%~33%。基于此,国外指南建议,直径30~39mm的AAA每3年复查一次,直径40~49mm的AAA每年随访一次,直径50~54mm的AAA每半年监测一次瘤体直径变化。而当AAA直径>55mm或每年生长速度>10mm时,应考虑手术干预。结合国人主动脉管径相对偏细的情况,建议AAA直径>50mm,应行手术治疗。
3、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暂不需要手术处理的AAA,除了定期随访外,应给予一定的保守治疗。①戒烟:这是目前最为重要的防治举措。研究证实,吸烟使AAA患病的风险成倍增加,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数据还表明,吸烟会使AAA的生长速度每年额外增加0.35mm。②降脂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降糖药,均对限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有明显疗效,但对抑制AAA的生长甚至防止破裂,无明显效果。
2.手术治疗:目前主张对于直径>50mm或生长>10mm/年的AAA进行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和开放手术两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目前已成为治疗AAA的热门选择。与开放手术相比,EVAR在手术时间、手术创伤、操作简便性(尤其是肾下型AAA)、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
开放手术:一般适用于腔内修复解剖受限的情况,例如:短瘤颈、瘤颈成角严重、瘤体血栓负荷过重、入路血管管径过细或存在闭塞病变,以及合并多支重要脏器分支血管受累的情况。与惯常认识不同,有文献显示对于年龄>70岁的AAA患者,开放手术远期效果更佳。
3.破裂AAA的处理:AAA的破裂与Stanford A型夹层不同,因为腹主动脉位于后腹膜,突发性一定量失血后,后腹膜张力升高,可一定程度压迫破口,减缓出血速率,争取手术时间。Stanford A型夹层则会因为胸腔的负压情况,导致几分钟内猝死发生。①维持血压,积极补充容量;②急诊开展手术治疗。虽然数据显示,开放手术效果略优于EVAR。然而选择EVAR or 开放手术,应依托就诊单位情况,选择擅长方式,挽救生命。(供稿人 / 心血管外科 刘雷 责编/陈建设 彭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