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院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第一批援鄂医疗队28人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地奔向疫情防控第一线,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感染性疾病科的赵涛便是其中之一。
在大年初一晚上,感染疾病科主任陈颖向科室人员发出紧急征召援鄂医疗队员的通知,赵涛第一时间报名,要求赶赴前线。她说:“我参加过03年‘非典’和09年甲流的疫情防控,有丰富的经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就需要我们搞传染病的人顶上去,我义不容辞!”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她告别丈夫,告别亲人,毅然决然随队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一路逆行,直奔疫区,踏上了疫情防治这条光荣而艰巨的道路。
“从昨天晚上快九点得知消息去武汉,到接到通知第一时间报上名,兴奋得睡不着觉,凌晨3点睡下,不到5点就醒了。今天上午的誓师、培训,心情反倒平静了下来,主任给了我一盒儿子从美国带回来的巧克力,还让尹虹和浩南买了两大袋的纸尿裤。我不知道是不是告诉她我最喜欢巧克力了,她说以后还会经常给我买。车开了,我在车上哭得稀里哗啦,一路上口罩湿了几次,不知道旁边的刘小军主任会不会笑话我,不过笑话也没关系,他并不太熟悉我。”——这是赵涛到达武汉后第一天的日记。
在支援武汉的过程中,由于我院医疗队员们所在的宾馆关闭了暖气,当得知有队员晚上被冻醒时,赵涛想方设法为医疗队员每人都购买了一个充电暖水袋,并且送来甘甜的橘子为队员们补充营养。
为了确保队员防护措施严密到位,赵涛在队员们穿防护衣过程中,仔细观察,及时处理防护隔离过程中的事情;进入隔离病房后,对每一个细节仔细处理,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大家遇到防护问题,提醒大家并及时补救。尽管长时间穿防护服后会闷气难受,赵涛却永远都是最后一个从病区出来,在空气不流通的穿脱防护服房间,她也会最后将已污染的防护服、帽子及口罩默默收拾好,套好袋子,放到指定位置,而完成这些工作,通常都需要在那里待上至少2个小时。等她收拾妥当吃饭时,饭菜已经放置了4个小时,早已凉透。
在武汉工作已有十几天,但直到现在赵涛的父母还不知道此事。在出发前赵涛的父亲表示,如果能去那是组织相信你,但为免父母担忧,赵涛告诉他们自己年龄大去不了。赵涛的侄女也是在隔离病房工作,也在第一时间报名去了发热门诊。两代人,虽然都还不是共产党员,但都主动申请到了抗疫一线。
在我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中,赵涛是除张卫青主任外年龄最大的。到武汉后,有队员对赵涛说,你年龄大,让年轻人多干点。赵涛立马反驳道,我刚刚18岁,那些小朋友也就才17岁,我真没觉得自己老了!
在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面前,赵涛与我院数以千计的医护工作者们一样,以实际行动彰显着我院教职工不怕危险、连续作战的精神风貌和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正如赵涛在出发前给感染疾病科主任陈颖短信中说的一样:“我以为自己很坚强,其实不是。但在这个时刻,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供稿 / 感染性疾病科 陈浩南)